上一期,我们给大家系统的介绍了红枣的概念、种植和供应,本期我们将给大家普及红枣贸易、仓储及消费方面的知识。红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存放?都是什么人在吃?接下来我们向大家揭晓答案。
一、红枣贸易
1.红枣的国际贸易
我国枣树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98%以上,并且除韩国之外,全球其他国家均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枣树种植,因此全球的红枣供应基本上来自中国。另一方面,由于消费习惯的问题,全球其他国家对红枣的需求量有限,红枣的消费同样集中在我国。受此影响,红枣的国际贸易并不活跃,红枣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我国国内。
海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红枣进口量最高值为2010年的50.81吨,最低仅为0.31吨,并且由于我国红枣产量逐年上升,已经不需要国外红枣补充国内消费,因此红枣的进口量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目前极低的水平。相对于国内数百万吨的红枣产量,红枣的进口量可以忽略不计,对国内红枣的供需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
2009-2015年我国红枣出口量基本维持在万吨以下,2016年出口首次突破10000吨,达到11027吨。2017年保持在1.1万吨的水平。由于消费习惯的问题,欧美人并不喜欢食用红枣,出口的红枣主要还是由全球各地的华人来消费。在其他国家没有形成消费习惯之前,红枣的出口量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将会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
图表2:红枣进出口数据
日期 | 进口/吨 | 出口/吨 |
2009 | 5.00 | 8667.56 |
2010 | 50.81 | 7685.85 |
2011 | 36.51 | 6873.05 |
2012 | 17.28 | 8521.68 |
2013 | 1.02 | 7783.60 |
2014 | 0.88 | 7821.64 |
2015 | 0.31 | 9573.47 |
2016 | 3.63 | 11026.64 |
2017 | 0万吨 | 1.1万吨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从中国红枣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原枣和加工枣产品出口各占一半左右,原枣的出口主要为制干枣果,鲜食枣果出口量极少。从出口的地域分布来看,亚洲市场为中国最大的红枣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量的80%-90%。
2.红枣国内贸易
我国红枣的国内贸易主要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直接采购为加工企业或贸易商直接向枣农、合作社及兵团采购,间接采购是由红枣经纪人代为进行采购。根据调研数据当前红枣贸易模式中,以企业或贸易商直接采购为主。
目前来看,随着新疆成为我国红枣核心主产区,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及企业于红枣丰收季节直接在新疆当地向枣农、合作社及兵团采购。少数贸易批发商采用提前付定金,待收货后支付余款的方式收购红枣。采购红枣后贸易批发商通过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进行销售,个体采购商团体采购后运回本地直接零售,部分上规模的网店商贸采购后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销售到全国。
兵团贸易模式比较特殊,主要采用产供销一体模式。一般年份兵团向枣农收购红枣采取指导价格收购方式。每年10月左右,先由当地红枣企业与各团场签订红枣收购合同,待红枣进入完熟期,并按合同约定的数量及交售时间统一交连队红枣晒场。兵团统一收购后,通过团部企业、全国超市和个体经销商进行销售,而剩余红枣则通过贸易批发商销售。
2.1红枣贸易流向
随着新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红枣供应地区以来,红枣产业呈现出“新疆生产,内地中转,南北分销”的贸易格局。
新疆红枣年产量约275万吨,其中约85%在河北中转,15%在河南中转,均以简单分级或者未分级的原料枣的方式流通至全国。在主流通市场河北沧州的新疆红枣中,当地枣商上门采购比重为70%左右,新疆枣商自行运输并销售的比重约为30%左右。
运至内地贸易集散地的原料红枣,经过初筛、清洗、烘干、分拣、二次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居民的红枣消费偏好不同,个头偏小的灰枣主要发往华中及华南地区,个头较大的骏枣主要发往东北及华北地区。
出疆路线主要分为南线和北线,具体来讲主要有三条线路,一是新疆和田、且末、若羌地区红枣通过南线出疆,经过西宁、兰州进入内地;二是喀什、阿克苏、巴州地区红枣通过新疆北线出疆,经过嘉峪关、张掖、兰州进入内地,三是北线出哈密后,经过内蒙古到达沧州。运输司机根据自身偏好、天气、路况等因素自由选择运输线路。
2.2红枣运输
新疆红枣运至沧州、郑州等内地集散地的时间约为4-5天。
红枣运输包装以10-15公斤装的纸箱为主,由于红枣不耐挤压、堆放易发热,并不适合火车运输,因此新疆红枣出疆全部采用汽车运输。
红枣出疆长途运输,出于成本考虑主要以车长17.5米载重30吨左右的板车为主,由集散地到其他地域车型各异,以9.6米长载重25吨的板车为主。短距运输车辆根据需求情况而定。
新疆红枣汽运费用由明显的季节性特种,10-12月为红枣采购旺季,出疆农产品众多导致车辆供不应求,运输费用上涨,出疆价高于返疆价,而在其他时段则返疆价高于出疆价。
新疆红枣转运至沧州等内地贸易集散地的运费旺季约为1200元/吨,淡季约为600元/吨,内地运输至南京及广州的汽运运费约为400-1000元/吨。
二、红枣的仓储
1.红枣仓储条件
红枣加工完毕后,需要在零度左右的冷库储存。一般情况下,红枣在-4℃至5℃的储存温度条件下可存储2年以上。温度及湿度是影响红枣储存的两个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湿度较大的环境都容易导致红枣出现发霉变质等物理变化。
新疆及内地冷库库容充足,仓储费在60-100元/吨/月。储存红枣的冷库主要以机械冷库为主,液氨制冷,也有氟利昂制冷冷库存在。
内地与新疆仓储情况有所差异。新疆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在4月前无需进入冷库即可保持质量。在 5月份后,气温升高,若不进入冷库储存,红枣容易变质。因此一般情况下,以4月为分界线,新疆的红枣必须进入冷库。较之于新疆,内地的高温及高湿环境更容易使红枣发生质量变化,因此红枣进入内地后必须进入冷库以防变质。
2.红枣库存
红枣的终端销售非常分散,大到上市公司,小到街边的干果店都有红枣的仓储,因此红枣的实际库存难以统计,这使得对红枣的消费量、库存的统计变得非常的困难。
三、红枣消费
我国红枣食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些年消费量稳步增长。2000年之后,红枣主产区由内地转移至新疆后,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扶持,红枣产量增长迅猛,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1.红枣消费总量
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传统上对红枣保健功能的认知,我国居民对红枣及相关食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增加的态势。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可知,红枣的表观消费量由2009年的238.02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561.37万吨,增加了126.13%。
图表7:2009-2015年我国红枣表观消费量及增速变化(单位:万吨)
年度 | 产量 | 进口量 | 出口量 | 表观消费量 | 表观消费量增速 |
2009 | 238.89 | 0.00 | 0.87 | 238.02 | - |
2010 | 258.76 | 0.05 | 0.77 | 258.04 | 8.41% |
2011 | 346.79 | 0.04 | 0.69 | 346.05 | 34.11% |
2012 | 366.81 | 0.02 | 0.85 | 365.98 | 5.76% |
2013 | 431.56 | 0.00 | 0.78 | 430.78 | 17.71% |
2014 | 417.55 | 0.00 | 0.78 | 416.77 | -3.25% |
2015 | 540.19 | 0.00 | 0.96 | 539.23 | 29.38% |
2016 | 624.93 | 0.00 | 1.10 | 623.83 | 15.89 |
2017 | 562.47 | 0.00 | 1.10 | 561.37 | -10.01% |
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不过,在红枣仓储篇我们提到过红枣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存放2年以上,加之红枣的终端消费及其分散,实际库存难以统计,因此红枣的实际消费量应该远低于统计数据推测出的表观消费量,大量的红枣以库存的形式存放在商超之中。
2.红枣消费的区域性
从消费习惯上来看,我国北方喜欢食用个头较大的骏枣,南方则更喜欢消费个头较小的灰枣。从区域来看,我国的红枣消费呈现“华中、华东地区为主,全国各地区均有分布”的态势。
3.红枣消费的季节性
红枣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每年的九月至来年的三、四月左右,由于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以及冬季养生滋补的原因,红枣的消费量较大。五月之后,随着新鲜水果的集中上市,消费者更偏向于消费水果,对于红枣的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
4.红枣的消费形式
红枣的消费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原枣、枣初级加工品和枣的深加工品。目前,红枣的消费仍然以原枣为主,占比在80%以上。红枣原枣消费趋于饱和,加之近些年红枣价格持续下跌,原枣加工附加值较低,因此很多大型红枣加工企业开始研发红枣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品(包括枣片、枣酒、枣饮料等),希望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增加企业效益并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但是由于终端消费习惯的问题,市场对于红枣初加工和深加工的消费量相对有限,因此红枣未来消费量的大幅增加仍然需要时间来培育市场。
5.红枣的消费渠道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传统的流通和商超仍占红枣产品销售渠道的大部分份额,两者合计占比63.1%。近几年“网购”越来越流行和便利,红枣线上销售也迅速发展。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传统的流通和商超仍占红枣产品销售渠道的大部分份额,两者合计占比63.1%。近几年“网购”越来越流行和便利,红枣线上销售也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