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战略目标分三步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李克强: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3、国务院秘书长杨晶:要深刻认识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和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4、据权威人士透露,第一阶段化解产能过剩将主要在钢铁和煤炭产业展开,采取“先行先试”的方法,在选定化解产能过剩首批试点的基础上,分区域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签订责任状。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去产能将进入全面执行期。
5、央行周四进行8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50亿元。总体来看,在货币政策保持实质稳健的背景下,预计央行后续将继续通过“OMO+MLF+PSL”组合操作调控流动性,短期依然以维持资金面平稳格局为主。
6、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环境保护税法》计划将于今年6月进行审议。据悉,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环境保护办正在对意见进行收集梳理研究,草案初审力争今年完成,将积极做好税法的适用。
7、5月19日,第一财经记者获得了广东证监局向私募机构发布的《关于组织辖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开展自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漏洞,查找各项业务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及风险隐患。业内人士表示,这次广东证监局要求的自查非常严格,这个通知的要求对私募机构来说,几乎等于就是要“上报全部家底”;并非所有广东私募机构都收到上述通知,对于暂时没有收到通知的,可能在稍后时间才开展自查工作;有业内称,监管部门从去年开始强力整治,现在地方监管局发出通知,对相关机构有直接的约束,这次自查的重点,集中在“是否兼营P2P、众筹等非私募基金业务”。
8、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备受关注的土壤环境保护“土十条”有望近期出台,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有望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土十条”预计今年5月份出台概率很大,出台时间应该不会晚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目前时间窗口已经十分临近。业内人士预计,仅耕地修复在“十三五”期间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5000亿元。
9、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美联储FOMC官员们可能会等到7月份,以判断英国公投的结果和影响后再做决定。
10、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5月20日,首批人民币购售业务境外参加行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成备案,正式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外汇市场对外开放。
11、连续多日多份定增公告显示,监管层加大关注募集资金流向补流和还贷的项目。多名券商人士透露,监管层对定增投向还贷、补流的项目的态度有所收紧。但并未全面叫停,主要看公司与保荐机构出具的合理性解释。